决定已下,行装已备,云栖观内的空气却并未因此而更加紧绷,反而沉淀出一种异样的宁静,如同暴风雨前短暂的平息,万物都在屏息等待。
是夜,月朗星稀。一轮清冷的弯月高悬天际,洒下如水银辉,将云栖观所在的孤峰映照得轮廓分明。山风似乎也识趣地变得轻柔,只偶尔拂过林梢,带起一阵细碎的、梦呓般的声响。
杨帆没有在静室打坐,也没有早早歇息。他独自一人,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观顶一处平日少有人至的露台。这里视野开阔,毫无遮挡,是观星望气的绝佳所在。
修为踏入“极境”,罗盘焕发新生,心神与天地交感愈发敏锐,他隐隐感觉,这片亘古不变的星空,似乎也该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他眼前了。
他仰起头,深邃的目光投向那无垠的夜空。
初看时,与往常并无二致。繁星点点,或明或暗,如同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钻石,遵循着某种古老而永恒的韵律,静静闪烁。北极星依旧稳固地悬挂在北方,北斗七星勾勒出熟悉的勺形这是千百年来,无数先贤、农夫、旅人仰望的同一片天空。
但当他静下心来,将《道德经》心法缓缓运转,灵台保持一片澄澈,以“极境”的感知去细细体会时,变化,悄然发生了。
周遭细微的虫鸣、风声渐渐淡去,他的精神仿佛脱离了躯壳的束缚,不断向上攀升,融入那清冷的月辉与星芒之中。
星空,在他“眼中”变得不同了。
那些星辰不再是静止的、孤立的光点。在他的感知里,它们仿佛活了过来,每一颗都在散发着独特而微弱的“炁”场,这些星辰之炁跨越了难以计数的光年距离,交织成一张庞大无比、复杂到极致的能量网络,笼罩着整个大地。有的星辰之炁炽热阳刚,有的清冷阴柔,有的中正平和,有的肃杀凌厉
更让他心神微震的是,某些特定星辰的运行轨迹,以及它们散发出的星辰之炁的细微变化,在他超越常人的灵觉中,变得异常清晰!
例如,代表“杀伐”与“变革”的破军星,其光芒在他感知中,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锐利、不稳定,隐隐指向西南方位,与他推演出的那处地脉节点所在方向,竟有几分气机上的勾连!这绝非巧合!
而象征“尊贵”与“核心”的紫微帝星,光芒虽然依旧稳固,但其周围环绕的辅星气场,却显得有些紊乱,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干扰。
他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,一些平日里根本难以察觉的、更为遥远黯淡的星辰,它们散发出的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星辰之力,如同极其细微的丝线,垂落于大地,与某些特殊的地脉、水脉,乃至特定的人或物,产生着微妙的共鸣。
“观星望气,洞察天机原来如此。”杨帆心中明悟更深一层。
古籍中记载的观星术,并非虚妄。只是对修炼者的要求太高!不仅需要深厚的修为支撑灵觉延伸,更需要一种对天地能量极其敏锐的“共鸣”能力。以前的自己,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看星空,只能看个大概轮廓;而如今踏入“极境”,这层毛玻璃仿佛被撤去,虽还不能尽览全貌,但已能窥见许多真实的细节与流动的“炁”象。
他尝试将心神与怀中那面新生罗盘产生联系。无需取出,罗盘内蕴的星图便在他心海中自然浮现,与天空中的真实星辰隐隐对应、校准。罗盘星图的流转,似乎能帮助他更快地捕捉和解析那些异常星辰轨迹所代表的含义。
“破军异动,主兵戈、杀伐、骤变其气指向西南,与那阴浊地脉呼应,大凶之兆。”杨帆眉头微蹙,这印证了他对目标地点危险的判断。
“紫微旁辅紊乱,象征秩序受到挑战,中枢不稳难道幽冥会的图谋,竟能影响到国运层次?”这个念头让他心中凛然。若真如此,幽冥会所图,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巨大和可怕!
那些垂落的、细微的星辰之力,也引起了他的注意。他回想起金爷送来的那片龟甲残片,其上古老的星图,是否正是在指示某种利用这些特定星辰之力的方法?那诡异的祭祀仪式,莫非就是为了接引这些星辰之力,以达到某种匪夷所思的目的?
星空,不再仅仅是美丽的夜景,它变成了一部无比宏大、充满警示与奥秘的“天书”。而修为大进的他,终于初步具备了阅读这部“天书”的资格。
夜风吹来,带着深夜的寒意,却无法冷却杨帆心中翻腾的思绪。这一次的观星,收获巨大。它不仅验证了自身能力的飞跃,更重要的是,从“天象”层面,为他接下来的西南之行提供了更明确的警示和指向。
幽冥会的行动,绝非孤立的地脉窃取,很可能牵扯到更深的星象运用和惊天阴谋。
他久久伫立在露台上,直到月影西斜,繁星的位置发生了些许移动。他将所感知到的异常星象一一记在心中,尤其是破军与紫微的异动,以及那些可能与龟甲星图对应的、垂落向西南方向的特殊星辰之力。
当东方天际泛起一丝微不可查的鱼肚白时,杨帆才缓缓收回目光,深深吐出一口浊气。眼中的疲惫被一种洞悉后的清明所取代。
转身走下露台时,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。
天象已显警兆,前路注定荆棘密布。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主动出击的决心。有些阴谋,必须在它酝酿成席卷天下的风暴之前,将其扼杀。
他回到院中,阿明和陈雪房间的灯尚未亮起,整个道观依旧沉浸在黎明前最深的寂静里。
杨帆抬头,最后望了一眼那即将隐去的星空,目光仿佛穿透了晨曦,牢牢锁定了西南。
星图所指,便是征途所向。
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