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章 愿者上钩
陈群带着一头雾水走了,但他知道那本线装书的珍贵,小心翼翼收藏起来,说他的收藏品,不会轻易示人,甘宁不由暗骂一声,他是希望陈群帮助自己推广印刷术和线装书,不是让他藏私的。
没有办法,推广也只能慢慢来,但让甘宁想不到的是,让印刷术和线装书火爆起来的,竟然是各大寺院,本来雕版印刷术最大的作用就是印刷历朝历代典籍,还有士子们读书用的课本,还有就是佛经。
刚开始,读书士子对印刷书还有点抵制,他们认为手抄书,更有温度,同时还能欣赏抄书人的书法。
但各大寺院却发现了这个宝藏,一个月内,光是《金刚经》就预定了十万套。
当和尚们拿着线装本《金刚经》念经时,雕版印刷线装书的名声开始从香客们口中传开了。
不过现在甘宁暂时放下了雕版印刷,另一个重大项目他准备推行了,那就是科举。
早在他当年提出无论士庶,唯才是举”口号时,举行科举的念头就有,但那时举行科举还远远不成熟。
科举制度出现的本质是对九品中正制度的颠复,是对世家社会的讨伐,而现在,士族控制了上层,豪强地主和世家并存,天下豪强争雄,对人才极度渴望,大部分统治者几乎都是唯才是举,都想得到最优秀的人才,这个时候就象春秋战国时代一样,是竞才的时代,优秀人才都会有机会脱颖而出。
这个时候谈科举其实意义不大,不过随着天下统一,社会安定,秩序时代来临,取代了竞才时代,隋唐秩序时代,隋唐统治者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公平,更不是公正。
隋唐时代的科举并不公平,它更是一种平衡器,文化被名门世家控制,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依旧来自名门世家,科举就是在平衡世家之间的利益分配。
而甘宁想搞科举,既不是择优,也不是平衡,而是为了吸才,把北方人才用科举这种吸才器吸到西楚来,这和挖工匠如出一辙,只不过更安全一点,挖工匠是出动出击,而科举是愿者上钩。
军政议事堂内,众人目定口呆听完甘宁的想法,但同时也被打动了,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制度,而是认为这是一种策略,吸附人才的手段。
吕范欣然道:“这个策略不错,光明正大吸引人才,而且公开公平考试,这对北方士子和江东士子吸引巨大,他们就不用担心竞争不过地头蛇,我完全支持楚公的方案。”
吕范完全把甘宁科举制度当做了一种策略,他又继续道:“我了解江东,江东各大家族并非忠于曹操或者忠于朝廷,他们只忠于自己,这次曹操被迫和我们达成停战协议,对江东影响巨大,我相信所有江东家族都在观望,都在沉思,而我们在这个时候推出科举考试,对江东世家就是及时雨,给了他们一个选择退路的机会,得到江东世家的暗中选择,对将来我们夺取江东会有巨大的好处。”
吕范的一番话得到了众人的共鸣,这种科举考试确实是吸引江东人才的绝佳策略。
甘宁笑而不语,众人虽然都误会了,把科举制度当做了策略,但甘宁并不打算澄清,世间本无路,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,科举也是一样,当大家渐渐习惯,渐渐认可,自然就成了制度。
这时,鲁肃笑道:“楚公有没有考虑在军中也实施科举,选拔人才?”
甘宁笑着摇摇头,“和平年代的话,可以在军中实施武举,但现在没有必要,战场就是最好的考场,军功就是考试成绩,我宁可要一个武艺平庸,但作战勇猛的士兵,也不要武艺高强却畏战不前的将领。”
鲁肃点点头,“楚公说得对,战场就是考场,军功就是成绩,是我狭隘了。
,甘宁见众人都赞同了科举考试,便笑道:“先定下来,今天九月,在柴桑举行科举考试,招揽天下之才,具体科举方案草拟,吕军师,我就交给你了。”
第一届秋季科举的重头戏是招揽江东人才,交给吕范最合适。
就在柴桑开始着手筹备科举秋试之时,陈群也返回了业城,带回来了联姻的协商结果。
面对女儿的任性,曹操着实有些恼火,联姻的本质是政治交易,女儿居然想当做正常纳妾,那联姻还有什么意义?
恼火归恼火,可如果没有女儿的配合,各种大张旗鼓的仪式也做不了。
良久,他问道:“甘宁是什么态度?”
陈群苦笑道:“甘宁的态度和小姐的态度一样,小姐是想融入家庭,而甘宁是不愿意看到僭越。”
说到这,陈群又劝道:“丞相,小姐其实是担心将来她的日子难过,被丈夫不满,被正妻嫌弃,被其他妻妾排挤,那就真的是度日如年了,卑职觉得甘宁的建议是对的,可以安排杜夫人去柴桑送女儿出嫁,可以在嫁妆上做做宣传,这样既然不伤害小姐,也有人情味。”
曹操负手半晌道:“柴桑那边我不管,邺城这边一定要风光大办,然后大张旗鼓送女儿出嫁,至于她人在哪里,其实不重要,只要天下人都认为她在出嫁队伍中,就足够了。”
陈群忽然明白了曹操的心思,曹节去柴桑为质其实对曹操很屈辱,但曹操没办法,为了取信甘宁才用的非正常手段,他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这个人质耻辱,所以要大张旗鼓嫁人,让所有人都以为,小姐是正常出嫁的。
陈群没有吭声了,毕竟嫁女是私事,他这个外人还是不要插手为妙。
这时,曹操打开甘宁送的礼物箱子,他一下子愣住了,箱子里摆满了册子,他拾起最上面的一册细看,是《伤寒杂病论》,曹操知道这是张仲景的心血,终于写出来了。
但现在重要的不是《伤寒杂病论》,而是这些册子是什么?而且里面的字是怎么拓印上去的。
曹操翻了翻书籍,他完全呆住了,他一点都想不到这是什么?
“丞相,这是书籍,是印刷出来的书籍。”
“书籍?”
曹操又慢慢翻看,心中涌起了滔天巨浪。